联系我们
东莞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137 5142 6524(高燕)
susiegao@power-ing.com
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兴辉源高新产业园

2025年新型储能市场十大趋势预测(二)

时间:2025-01-07

续《2025年新型储能市场十大趋势预测(一)》

预测五:光储融合将在多场景下加速应用,微电网场景应用提速,光伏企业协同优势凸显

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经过两年的多轮降价后,其光伏+储能的初期投资成本继续下降,在全球能源市场中作为投资选择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。预计光储融合在海外工商业及微电网场景将加速应用,国内大型工商业光伏配储意愿提升,同时光伏跨界储能企业在电站开发、资源协同优化方面将展现出更大优势。

此外,以光伏组件为主的光伏企业入局储能系统以来,凭借着渠道、品牌及本土化优势等,在全球储能市场取得一定市场地位,预计2025年光伏企业仍将保持竞争优势扩大态势,将帮助光伏组件企业提升公司整体效益,成为公司重要级支撑业务。

预测六:竞争洗牌仍将继续,TOP10卡位赛基本结束,前十企业竞争将加剧

储能产业正经历第一波洗牌期,尽管2024年已有不少储能集成和电池企业相继退出,但供需求失衡仍结构性存在。2024年集成商和储能电池CR10分别为82%和94%,预计2025年集成商集中度环节仍将上升至85%以上。

价格竞争下,长账期、低价格不仅使中小企业现金流困难,集成商/电芯环节由于产业链长、研发投入大、资金占用时间较长,部分TOP10企业也存在坏账、高负债问题,不排除有暴雷风险。

内卷中,储能行业竞争力已发生新的变化,尽管前十玩家基本已确立,但新的市场、新的产品及新的商业模式都将成为企业下一个竞争突破口,预计2025年前十企业竞争加剧,除去头部企业存在一定优势外,二、三梯队企业的市占率仍将存在一定变数。

预测七:0.25元/Wh为储能电芯短期底部价格,2小时系统价格0.5元/Wh

2024年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较2023年间产能利用率有明显提升(40%上升到65%),主要来自于全球储能的需求增长旺盛,但从竞争态势来看,竞争价格仍将持续至2025年。

从成本逻辑看,当前锂电上游主材毛利处于低位,预计2025年原材料价格降幅不超10%,部分原材料价格触底反弹,储能电池价格预计上下浮动不超10%,含税0.25元/Wh将是储能电芯的短期底部价格。

从交流侧系统成本来看,2024年除电芯外主要的降本零部件为消防系统、温控系统和BMS。系统集成成本最低已至0.11元/Wh。预计2025年交流侧系统(0.5C)降价幅度不大,与电芯波动规律一致,波动幅度不超10%。但不排除无序及恶意的低价竞争仍会存在。

预测八:第二代储能电芯314Ah将成为主流,超大容量电芯将小批量应用

314Ah作为第二代储能电芯,无论在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还是产品性价比方面,是第一代储能电芯280Ah的全面升级,2024年314Ah渗透率约为40%,产能占比约为52%。

随着技术进步,未来大容量电芯将实现对280Ah产品的全面替代,扩建314Ah电芯产能是产品和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路径。预计2025年314Ah将主要完成对280Ah电芯的替代,预计渗透率将达到70%。

2024年,储能电池企业纷纷推出超大容量电芯(500Ah+、600Ah+、1000Ah+等),从各个计划量产时间来看,当前已公布量产节点集中在2025年,但考虑到产能爬坡、良率提升、降本及业主观望等因素,预计2025年超大容量电芯只是小批量应用。

预测九:储能系统依靠电芯和PCS升级到其他部件的全面升级

2024年以PCS变化为主的构网型储能大放光彩,在电网设施不足的区域市场里需求明确。此外,在314Ah电芯等加持下,2024年5MWh储能系统也加速渗透,加快成为应用一代的“中流砥柱”。电芯、PCS作为储能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仍将作为产品迭代的主线,预计2025年储能系统产品将逐步从其他零部件升级。

温控方面,1)海外储能设备噪音要求趋严,噪音等级向65dB以下突破;2)冷媒直冷技术具备成本优势,有望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实现应用突破;消防方面,1)细水雾路线将在西北及东部沿海省份大储市场占比持续提升;2)压缩空气泡沫和液氮等新型消防介质崭露头角;BMS方面,将有新的传感技术和算法升级,提升BMS整体的精度和电池管理策略。

预测十:2025年长时储能应探索发展,液流电池出货将超2GW

2024年液流电池随着混合储能加速应用,全年液流电池招投标超3GW,其中混合储能占比超过71.8%。全钒液流电池+磷酸铁锂电池(LFP)混合储能项目占比近六成,两者结合后,既发挥液流电池长时储能和高功率的特性,又借助磷酸铁锂电池提升整体能量密度,弥补了单一储能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缺陷。

预测2025年液流电池将延续混合储能应用趋势,全年出货超2GW;4小时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价格有望降至2元/Wh,极大提升液流电池经济性,为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步伐的加速注入强大动力。